客製化家具市場情況如何?經典獨占鰲頭 2019-04-23挑選家具,室內設計真簡單
自從人們對于客製化家具的需求增大了之后,市場上也開始多了客製化家具服務,也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客製化家具品牌。在諸多品牌開始加入客製化家具市場上時,給消費者的選擇性也增大了,而在客製化家具市場目前的情況是怎麼樣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。
客製化家具市場情況
客製化家具並不是一個新興的行業,中國從古至今都有,而且中國的木匠工藝歷史悠久,眾所周知的木匠名人包括魯班、“木匠皇帝”明熹宗朱由校等,到了現代,尤其是解放后,新人結婚,有條件的話,都會請木匠手工打造家具,其實這就是客製化家具的雛形,但當時並沒有規模化,完全是手工作坊為主。
但是國內客製化家具的興起,卻是由國外傳入,最初主要集中在客製化櫥櫃、客製化衣櫃等領域,隨著家具企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和我國居民對家具消費理念的成熟,客製化家具逐步拓展到臥室、書房、客廳、餐廳以及廚房等全屋家具領域。
客製化模式是一種多方共贏的經營模式,對消費者來說:個性化設計、空間利用率高、充分考慮了對家居環境的訴求等優勢,具有強大的吸引力;對企業來說:減輕了企業庫存,提高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;同時,客製化模式有利于全行業實現按需生產,有效避免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,減少木材浪費、有利于環境保護,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。
因此,實現全屋家具的客製化是客製化家具行業的發展方向,木匠中有句話叫“長木匠、短鐵匠”,意思就是在做木工的時候,如果木料裁長了還可以鋸掉,不會造成木料浪費、“費時費料”的尷尬局面,若木料裁短了,讀者可以自行理解。這也同樣對全屋家具客製化的企業是個挑戰,對企業的信息技術實力、工藝技術實力、柔性化生產能力等具有較高的要求。
和其他客製化家具公司一樣,經典也是采用以經銷商為主、以直營專賣店和大宗用戶業務為輔的復合營銷模式。截至2017年9月,“經典”全屋客製化產品擁有經銷商1000多位,全部店面超過2170家,其中省會城市門店數占比20%,地級城市門店數占比30%,四五線城市門店數占比50%。
經典是由經銷商租用賣場,雇用銷售、設計和安裝人員,而這些經銷商又沒有全國性的可能“客大欺主”的規模和實力。因此,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,生產企業沒有店面和人員等固定費用,又和經銷商較為平等、共生共贏,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規避波動風險。
客製化家具選購事項
1、客製化的家具與家裝風格應統一。
很多人都抱怨定做回來的家具,放到家里后感覺與家里的裝潢風格不搭調。家里客製化什麼風格的家具,應在裝潢前就應該確定下來,裝潢好了再定家具,往往不能統一風格。
2、根據居室面積來客製化家具。
家居客製化家具首先要滿足家庭成員的日常生活起居需要。在選擇客製化家具時,應根據家庭成員的數量和情況來確定產品的種類和大小。如果房子面積有限,但人口略多,客製化家具時應以節省空間為主,選擇衣櫃、櫥櫃等產品時在造型上應該盡量簡單點,體積也要相對小些。
3、消費者在選擇客製化家具時,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貨比三家做好預算,不要因為貪圖便宜而買回了劣質產品。因為看似便宜的客製化家具要千萬小心,表面上也許看不出什麼毛病,使用一段時間后便可悟出“一分價錢一分貨”的道理。
4、堅決剔除使用率低的用品。
確定了家具的制作風格和類型,還應該根據預算和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,確定哪些是生活必需的家具,一些用不上或使用率很低的客製化家具,完全可以把錢節省下來購買更實用的。
5、注意客製化家具時長
與非標客製化產品有一定的參考不同,對純客製化產品來說,需要消費者明確自己對產品功能、外形、格局、色彩、材質的特殊需求。如果消費者對家中家具有一定的構思,客製化家具的過程反而顯得更為簡單,設計師可以直接解決消費者的需求,節省了溝通時間,並精準做出適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方案。
客製化家具好不好
1、客製化家具不會重復施工,一般在規劃之時,就應當細分好每一種物品的擺放方位及尺寸等細節了,如床鋪、床頭櫃、插座線、電視閉路、開關等等,看起來都是小事,但不仔細的話很容易導致后期的重復施工。不少消費者去選購建材的時候發現自己很喜歡的家具,搬回家后發現尺寸過大而無法入室,此時只能破墻而入,這樣的重復施工在所難免。
2、客製化家具可以節省核算,在開工前,大家都會先制作一份預算,這樣可以明白整個流程下來的大概支出,也有一定的控制,但是往往都會有超支的現象。就拿家具部分來說,首先應看需求來計算費用,再根據搭配、色彩、原料、施工等來斷定終預算,這樣一整套方案下來就不會有超支過多的情況發生了。
3、客製化家具規劃更合理,一點很重要的優勢是合理性,它讓家具瞬間變成了整個空間中的中心角色,不僅個性,而且在合理的空間中布置的剛剛好。在日常中,我們會發現大多數業主都是先設計后買家具,這樣往往會留下預留空間過大或過小的遺憾,因此,建議大家選定家具后再設計,以免留下無法彌補的惋惜。
客製化家具市場情況肯定是越來越好,同時隨著品牌加入競爭力也逐漸增大,只有能夠緊密抓住消費者的品牌才能在市場上存活下來。